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

中醫治療長期失眠病案


 

70歲周先生因長期失眠超過10年前來就診,需服安眠藥但睡眠品質仍不佳,症狀包含入睡困難,睡眠期間醒來又難再入睡、耳鳴、消化不佳;其他病史為心臟動脈輕微阻塞。

由於病人坐下後神情透露出緊張焦慮,我便和對方聊聊工作、家庭,才得知家庭因素經常感到沒安全感,脈象上顯沉緊,為心脾氣虛型失眠,便開立一週藥,搭配針灸調暢緊繃的情緒。

一週後病人欣喜的走進診間,提到這週服藥後入睡所需時間較過去減短,醒來後可再入睡,耳鳴程度也減輕,因此繼續服藥及針灸。

一般來說,西醫定義失眠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,原發性為查不出原因,無其他因素造成的失眠;而次發性失眠則包含情緒、精神疾病、腸胃疾患、代謝疾病、服用藥物、疼痛等等所造成的。

在中醫的看法,所有睡眠問題都是有原因的,因此用藥上也是因人而異。以上述病例來看,病人的長期憂慮及年紀增長或飲食不節情況下,心臟及消化系統運作就會衰退,導致身體水液代謝不佳,則容易有水飲堆積,因此處理上只要加強其循環及代謝功能,人自然能入眠。

中醫首重診斷,雖然有西醫醫療數據可作參考,但仍需仰賴醫師診斷技巧,這也是學習中醫充滿挑戰及有趣的地方。


2021年3月22日 星期一

中醫治療骨裂造成的疼痛


63歲王太太,因車禍跌傷造成左側肋骨骨裂已三週,持續服用消炎止痛藥才能減緩疼痛,伴隨眠淺、疲倦、下肢無力、畏風容易頭痛,一天夜尿兩次及帕金森病史。

四診判斷為本身氣虛體弱,外有風寒感冒。白話一點就是本身營養吸收消化差,久了循環下降,又有感冒,造成整體代謝更差;再遇到受傷要復原就更困難,只能借助消炎止痛藥緩解而已。

處方以補氣補脾來增加營養吸收,加入去風寒藥物及酌加補骨用藥即可,一週後回診提到已無須服用止痛藥,肋痛及頭痛已減少許多,體力增加明顯,因此繼續開立一週藥物。

身體有自癒能力,但隨著老化肌力衰退、生活習慣不良、營養吸收不佳、其他疾病干擾等等,都會讓身體循環代謝變差,因此自癒能力會逐漸下降,中藥優勢在於能調整腸胃,增加營養吸收,促進血液循環,並解開風寒造成的頭痛畏風,自然加快骨折恢復速度。

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

治療痼疾的過程需要多點耐心和堅持



「蕭醫師,謝謝你,我睡覺再也不會痛醒了。」周婆婆說道。

「因為您有堅持下去。」

看診完畢,我看看過去病歷一共兩個半月共七次療程,和過去一些難病比起來,處理並不算久。

但當初周婆婆剛來時,主訴是長期頭痛超過10年,伴隨右側肩膀至手臂遊走性痠痛,夜間明顯。且有長期便秘、睡眠等問題,曾有車禍骨盆碎裂史。因此我預估整個治療時間可能需要超過半年以上。

治療一開始從中藥配合針灸,剛開始疼痛及排便問題有改善,但治療過程中,出現肩部疼痛增加,甚至須服止痛藥、睡眠問題持續不佳;但周婆婆沒有放棄,雖然70歲了,每週都獨自從竹科騎車過來到巨城,下雨、寒流來也是如此,依舊配合針灸及按時服藥。到昨日是第七次療程,疼痛、便秘、睡眠都大幅改善,這多虧她的堅持與信任才有這樣的療效。

治療痼疾的過程,像通往黎明前的道路般,病情經常起起伏伏,需要多一點耐心和堅持才能迎接曙光☀️。 

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

中醫治療肥胖型肌少症病例三則


以下分享三個肌少症肥胖處理病例,雖然還沒達到蕭醫師的目標,但目前這段時間處理已經看到明顯成效;如之前肌少症文章所提,一些疾病包含發炎、水腫、廢物堆積等等,都會影響身體代謝,更加重肥胖及肌少症形成;而中藥優勢在於能調理體質,改善影響身體代謝因子,並增加廢物排出,且合併飲食運動衛教更能增加基礎代謝率,加快減脂增肌效果。

病例一:周小妹妹,15歲,主訴為長期過敏性鼻炎,又長期體重過重,但自行減重效果不理想。並想藉中醫調理合併體重管理改善身體狀況;身體指數紀錄後,明顯發現體脂肪超標、骨骼肌不足,屬於肌少症肥胖,除了使用中藥外解風寒及加強代謝,也重新調整小妹妹飲食及運動觀念,約一個月,病患的鼻過敏、便秘改善,體重、體脂下降、骨骼肌率上升。(照片如下)



病例二:王小姐,34歲,產後一個月仍惡露不盡,合併妊娠糖尿病、脂肪肝、嚴重便秘等問題,體重、內臟脂肪、體脂都超標,骨骼肌不足,經由中醫增加身體瘀濁代謝及衛教兩週,目前已無惡露,排便可每天一次,身體數值皆有改善,其脂肪肝、血糖之後仍會密切監測(照片如下)。



病例三:陳媽媽,46歲,經常左小腿腫脹酸痛一個月,夜間疼痛明顯,難以入眠,合併體重每月持續增加,自行運動也無法降低體重,便前來門診;身體指數同樣體重、體脂、內臟脂肪超標、骨骼肌偏低;經針灸、中藥體質、體重管理兩週,目前可正常睡眠,小腿酸脹幾近全無,體重、體脂、內臟脂肪皆有改善,骨骼肌也提升(照片如下)。



#真澄中醫診所

#中醫治療疾病及體重管理安全有效

#中醫治療肌少症

#飲食重訓好重要

#蕭醫師也有營養師執照喔 

肌少症有年輕化趨勢



最近發現來門診的病人,普遍都有營養流失的問題,主訴經常是疲倦、水腫、肥胖、痠痛、手腳或下肢無力感、代謝性疾病為主,仔細診察都有蛋白質流失及肌肉不足,而且許多年輕人或正值青壯年的年紀就有這些問題;此外,女性病人甚至出現月經異常的狀況。蕭醫師除了採中藥調理外,飲食及運動衛教也是經常耳提面命的。

什麼是肌少症呢?簡單來說就是肌肉質量、肌力不足,包含蛋白質長期流失或攝取不夠造成,長期下來會加速老化,降低身體基礎代謝率、免疫力、骨骼流失及關節承重不足、心血管問題、血糖不穩定等狀況。

一般來說要先找出肌少症形成原因,包括是否飲食內容不正常,有無攝取足夠蛋白質、曾靠節食或不當服用藥物減重、經常熬夜及不良作息、賀爾蒙或免疫疾病、長期低活動度、老化、腸胃吸收功能異常等等。接著配合中醫治療及強調飲食衛教、並囑咐進行阻力訓練後,都能見到肌肉質量的優化及改善生活品質。

還有肌少症合併肥胖的病患,中醫調理加上飲食運動等衛教後,更能降低內臟脂肪、體脂含量,減少心血管及代謝性疾病等風險,這接著後續會分享相關病例。

肌少症肥胖三則病例連結

#真澄中醫診所

#中醫體重管理門診

#中醫治療肌少症

#飲食重訓好重要

#蕭醫師也有營養師執照喔

2021年3月3日 星期三

什麼!長期頭痛和感冒有關?



周小姐(化名),於110/2/20就診,主訴為頭痛頭暈長達一年,不舒服時從前額暈痛至後腦勺,有時需服用止痛藥,其他症狀包含晨起鼻涕鼻水,口苦,噁心感,腹脹,排便量少。

初診診脈後覺得脈象夾帶緊繃有力,便詢問工作性質為何;病人提到是從事公司助理,平時壓力相當大,經常在外奔波;於是結合以上所述,判斷為風寒束表,膽胃腑熱,並開立藥物,囑咐一週後回診。

第二次複診(110/2/28),病人提到這週頭痛頭暈症狀無發作,腹脹噁心感改善,排便改善為一天一次,蕭醫師便續開前次藥物,囑咐外出須加外套或圍巾,病人也回饋過去經常不多加衣服便在外奔波,因此隨著時間,頭痛、鼻過敏狀況越來越嚴重。

一般來說頭痛簡單分類為「原發性頭痛」與「次發性頭痛」,原發性頭痛包含偏頭痛、緊張性頭痛、叢發性頭痛三大類;而次發性頭痛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狀(如中風、腦瘤等等),但其實影響頭痛因素相當多,例如濫用藥物、溫度變化、睡眠不足、感冒都可能引發頭痛。

以上述例子,病人長期頭痛、鼻過敏的病因為風寒未解,白話一點就是感冒沒有好,但一般大眾對於感冒的想法是短期的,7~14天就可以緩解的症狀;但以中醫角度來看,感冒可以是長期的,甚至長達數年都有可能,例如此病人可能是過去感冒沒有根治留下病尾,又經常在外吹風受冷,形成一種反覆性的感冒症狀,治療上只要解表散寒就可以改善這種頑固性頭痛,甚至連長期鼻過敏也能一併處理。因此光一個頭痛症狀,背後的病因有許多種,仍須交給醫師診斷才行喔!


#真澄中醫診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