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

[學習三言兩語]給中醫學生的建議(1)

作者:蕭博方

關於中醫師的養成,蕭醫師也是從完全無中醫背景開始讀後中走過來的,因此很了解剛開始對中醫的徬徨和不解,甚至產生質疑等等..尤其學校的教學及師資怎一個___字可以形容!空格等各位畢業了自然知道要填什麼!看著外面課程一個一個開,後中焦慮症就會開始爆發,究竟學校課業、外面課程何者孰重孰輕呢?該把心思放在哪?臨床才能脫穎而出?

先討論臨床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?是診斷技巧,包含望聞問切,蕭醫師主要起步是從脈學建立起,因此望診、問診都圍繞在脈診過後;不管如何,各位對傷科也好、針灸也好、內科也好,一定學的是診斷技巧,怎麼切入問題的核心,不管是腹診、傷科觸診、動作評估、脈學都可以。

因此學校課程嚴重缺了一塊,就是診斷技巧,僅有屈指可數的老師是教真的,會真的;這是學生為什麼常往外學習的原因。

診斷技巧中,蕭醫師認為問診是最容易出錯的,最好先培養好醫師手感與觀察能力,從中疊加問診會比較妥切,因為病人的回答常常會誤導醫師判斷,甚至病識感會影響表達內容,建立好醫者主觀的診斷能力反而是最重要的。

診斷技巧如何培養?這和找的到願意教、教的好的老師有關!也是篩選課程是否是來騙錢的關鍵,要是上個幾堂課,發現都沒教診斷技巧、沒有跟診、沒教怎麼思考,可以懷疑這個老師不會教、否則就是教假的;中醫教學常會出現一個狀況,病人洋洋灑灑講了一堆,幾句應對後,就開始編一個病人病機的故事,但四診中缺乏分析的主力、醫者背後建立的學理模糊不清,因此學中醫更是霧裡看花..。

學習上更要小心的,是什麼病、什麼症狀可以加什麼、用什麼藥,或是單一症狀就說是X陰虛或X陽虛;這種缺乏診斷分析技巧的課程內容,在臨床上非常容易踢到鐵板,還是老話一句,先以建立診斷技巧為優先。

這次先談論到這,有機會再談談其他部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