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歲周先生因長期失眠超過10年前來就診,需服安眠藥但睡眠品質仍不佳,症狀包含入睡困難,睡眠期間醒來又難再入睡、耳鳴、消化不佳;其他病史為心臟動脈輕微阻塞。
由於病人坐下後神情透露出緊張焦慮,我便和對方聊聊工作、家庭,才得知家庭因素經常感到沒安全感,脈象上顯沉緊,為心脾氣虛型失眠,便開立一週藥,搭配針灸調暢緊繃的情緒。
一週後病人欣喜的走進診間,提到這週服藥後入睡所需時間較過去減短,醒來後可再入睡,耳鳴程度也減輕,因此繼續服藥及針灸。
一般來說,西醫定義失眠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,原發性為查不出原因,無其他因素造成的失眠;而次發性失眠則包含情緒、精神疾病、腸胃疾患、代謝疾病、服用藥物、疼痛等等所造成的。
在中醫的看法,所有睡眠問題都是有原因的,因此用藥上也是因人而異。以上述病例來看,病人的長期憂慮及年紀增長或飲食不節情況下,心臟及消化系統運作就會衰退,導致身體水液代謝不佳,則容易有水飲堆積,因此處理上只要加強其循環及代謝功能,人自然能入眠。
中醫首重診斷,雖然有西醫醫療數據可作參考,但仍需仰賴醫師診斷技巧,這也是學習中醫充滿挑戰及有趣的地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